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制度文化建设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确保医疗质量、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中间层次,是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无形的医院精神文化的物化反映。因此,将医院确定的价值观念融入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制度文化建设在医院人文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首先,创新制度文化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医院要持续发展,不断上水平,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是关键。要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理念是不够的,必须创新制度文化,产生有利于学科腾飞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在学科建设方面,我院积极推行三级分科,使医务人员明确主攻方向,业有所长;增设新兴边缘学科,培育新的优势专科,与医学发展的前沿接轨;实质运行院科二级负责制,使科主任全权负责科室运行、人才培养、分配方案;建立一支专门的科研人才队伍,积极打造学习型团队。在人才培养上,我院优化机制,提供开放性的“共享平台”。一是选拔人才,实行公开竞聘,明确学历、职称、年龄等竞聘底线,竞聘者公开陈述学科建设目标和施政纲领接受挑战;二是宣传人才,突破宣传对象必须是“完人”的旧观念,运用各种载体宣传名医;三是分配机制,实行三大倾斜,全院分配向业务岗位倾斜,临床分配向名医倾斜,名医分配向带头人倾斜。通过这些创新措施,医院不仅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还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依靠制度文化确立医疗质量的核心地位。人文精神制度落实,制度要有可操作性,抓细节、抓接口,这样才能将人文管理落到实处。目前,医院面临大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所处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业内各种政策法规的新旧更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等一系列新情况,这一切使得制定和健全符合新时期医疗特点的、坚持病人利益至上、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医院医疗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我院在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和手术分级管理、强化人员准入和技术准入、严控运行病历及入库病历质量的同时,以人文理念创新管理手段,使管理实施中情法相融。在干部年终述职和测评会上,现场同步公示各业务科室质量指标;建立医生质量档案,把医疗安全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实行安全隐患、不良事件有奖报告制度;推行安全警示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和缺陷及时发出书面警示,限期整改。尤其是我院首推的医疗风险基金制,也就是医院出资设立基金,年初按科室风险程度不等下达至各业务科室,如出现安全事故,从基金中支付赔偿金,科室基金结余纳入年终分配。通过对管理者、责任人以及团队成员实行利益共享、责任连带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员工的责任心和行为的自觉性。
再者,制度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员工的情感支持和心理调适。护理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情感和心理挑战。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为护士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通过这些服务,护士可以及时排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医院应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团队拓展训练、心理沙龙等,帮助护士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护士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心态。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护士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护士可以感受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人文关怀工作中。
最后,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制度文化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医院管理层应带头践行人文理念,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全员参与,医院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人文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医院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制度文化始终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
总之,制度文化建设是医院人文管理的行为基础,通过创新制度文化提升医院竞争力,依靠制度文化确立医疗质量的核心地位,注重员工的情感支持和心理调适,以及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医院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医院应继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推荐服务:
医院人文服务督导师证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