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是医疗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就是要尊重每个患者的需求、诉求和价值观。临床医疗决策要以病人的核心利益为指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与管理”就是为了塑造和坚守医疗“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发展以尊重患者人文关怀为特征的医疗服务机构与体系。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是高质量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要因环境、文化、医疗体系而异,认可患者及其家人作为治疗团队成员和主角,尊重他们的付出,把患者的价值观、偏好以及需求融入到整个治疗方案里。尽快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让医院真正成为解除疾病之痛,回归美好生活的圣洁之地,纯净之地。
实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是主力军。医院近年来大力开展“互联网+移动医疗+物联网”融合应用,建立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积极打造智慧型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合作步伐。各公立医院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努力争创全省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切实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
卫生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希望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基本卫生健康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医疗卫生领域尤为突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把增加全市人民健康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筹抓好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改善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完善的医疗质量提高体系应从这里做起
1.通过改变观念来强化医生的质量意识
哲学上有一句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正是由于医院存在部分医务人员质量监管意识淡漠的现象,才会让更多的医生觉得偶尔医院医疗质量不到位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们的这种意识又主导了他们的行为,导致质量监管越来越疏漏。
面对这种现象,医院要及时遏制这种思想的泛滥,要运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质量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局面。
医院领导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首要工作来抓,制订质量管理计划、目标、规定和措施,并抓好落实。
2.通过人才引进来提供医疗质量保障
医院要根据各个科室的需求,采取灵活政策,鼓励优秀临床医生报考研究生入学深造,大胆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并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人文与学术环境。
对临床医务人员,主要是开展岗位训练活动,抓好“三基三严”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的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授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使医院紧跟国内外医学发展前沿。
3.通过健全监督机制来管控医疗质量
健全的监督机制是管控医疗质量的依据和途径。是每一个医生医疗质量评估时的有利证据。
这种监督,可以通过医院其他相关科室,相互检查,然后进行反馈的方式达到监督的目的。设立院长代表、医德医风投诉箱等形式畅通的投诉渠道,定期召开伤病员座谈会,自觉接受患者、部队和社会的监督。
另还有信息化监控机制,运用病历质控、合理用药、感控监控、缺陷管理、医德医风评价等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不间断的监控;随访监督机制,每月通过住院随访登记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
4.通过统一质量评价标准来抓好考评管理
医院应该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打破地区、医院、科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壁垒。可以借鉴国际上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标准,根据中国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做部分增改,将手术治愈率、临床好转率、门诊治愈率的评价细节化处理。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切实发挥作用,突出重点环节、重点病人、重点操作,不间断地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病历讨论会等,研究分析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解决办法。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尽快形成专科制度、常规,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讲评分析。
完善的医疗质量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医院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医院对于这些医务人才的有效管理,形成良好的医院风气。让医院的制度约束医生的行为,让医生的行为践行医院的质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