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一直就誉为是朝阳产业,既能够抵御经济风浪,又可以穿透经济周期,但医疗行业又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低回报的产业,显然又与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基因不相符。
一、互联网大厂进军医疗行业的缘由
互联网大厂的这个称呼源于网络,是用过去在工业时代厂房工作的场景来形容在互联网企业的工作内景,只不过工作地点从宽敞的厂房转到高档的写字楼里,用于彰显互联网企业的特别之处。
既然称为互联网大厂,而不是互联网小厂,是特定指向互联网企业中的龙头企业,也就是百度、京东、腾讯、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大厂就是实力雄厚、技术超前、资金充足,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巨量网络客户群体的代名词。互联网大厂们进军医疗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互联网大厂有拓展版图的需求
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是上市企业,上市企业要接受所有股东的监督,必然要依靠增加净资产和净利润总额或者提高利润率来提升市场信心,保持股价的坚挺和上涨,而扩大企业经营范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是共同选择。
因而,互联网大厂进入医疗行业几乎是几家互联网大厂的一致方向。这里初了医疗行业自身抗经济风险的“韧性”外,不排除互联网大厂提前占领市场、紧跟时代潮流的初衷,更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朝向生物经济时代方向的原因。
2.互联网大厂有流量变现的需要
互联网大厂与其它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网络流量和消费数据,无论是信息查询类、生活消费类、还是消费服务类的互联网大厂,无一例外都有大量用户群体和源源不断的数据。
在数据就是黄金、流量就是产量、用户就是产品的互联网企业生存法则下,如何开发流量、使用流量和留住流量是每个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生存发展命题。
再来看医疗服务产业,实际上也是依赖于流量的行业。医疗机构之间的差距首先是流量差距,流量的大小与产量成正比关系,没有规模难有效益。
如果能把互联网大厂的网络流量引流到医疗服务业中来,既可以实现网络流量的价值最大化,也可以促进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让大厂的经营收入多元化,一举两得。
3.互联网大厂有模式创新的基因
互联网大厂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商业模式创新,是以服务模式创新带动消费模式改变,从而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因而,他们更愿意把自身成功的商业经验和成功哲学复制到其它行业中,而同为服务业的医疗行业,本身涉及的领域分支多、关联性大、覆盖面广,自身也有跨界融合的需要,两者就一拍即合,使得双方的结合受到了资本、市场、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青睐。
二、互联网大厂进军医疗行业的方式
互联网大厂们布局医疗行业早就开始了,他们选择的赛道与自身流量特点、技术能力、数据特征等紧密相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优势延续型
这类互联网大厂投资医疗行业的起点均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如百度是做信息搜索引擎起家的,其核心能力是数据库综合检索功能,故在搜索信息推送、医疗数据库建设方面有天然优势,其就以健康管理为基点,聚焦线上问诊信息服务,曾被人诟病的搜索引擎排名和医疗贴吧是其医疗产品之一。
近年来,百度开始开发人工智能,构建“医生”大脑,充当“医生”角色为用户提供服务,仍然是其特点优势的再开发。
阿里是从B、C端服务起家的,其核心能力是商业、货物信息传输、交换、成交的平台,卖货和做生意是其核心能力。分析医疗服务领域,频率使用最高、重复率最多的是药物购买使用。
因而,阿里开始围绕“药物”的前后段知识、信息服务,“卖药”逐渐成为其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京东与阿里有相同的用户特性,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京东具有相对完整的供应链和快递网络,但两家都是以“卖货”生存的,最终都会回到“卖药”的道路上。
2.业务开拓型
这类互联网大厂投资医疗行业的逻辑是拓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在开放新型网络工具上发力。如腾讯的主要功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同于阿里和京东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在知识服务、健康管理和药物器械购买等不具备优势,须另辟新径。
因而,腾讯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其“连接”的核心优势,以人为核心,把连接一切作为终极目标,以AI为突破口开展各类医疗服务的“副产品”,如腾讯觅影、腾讯医典等。
3.跨界拓展型
这类互联网大厂并不具备实体平台,只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其战略选择便是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潜力,对用户进行分析画像,瞄准用户下一个医疗消费点。如字节跳动的优势在于信息推送和视频交流平台,拥有海量的人类行为数据,必然会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和服务链后端寻找机会。
如字节跳动研究发现,其用户群体中,40岁以下女性占比近50%左右。如何把这些流量变现、让流量落地、把流量的价值最大化,字节跳动选择了医疗服务业中的生殖与妇儿赛道,100亿收购了美中宜和。这是互联网大厂首次接触重资产医疗,打通线下线上医疗的一次尝试,与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
三、互联网大厂进军医疗行业的优劣
从资本投资角度来看,医疗行业不是一个完美的投资对象,其本身自带福利公益的属性,又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充分市场条件下的竞争。但医疗产业抗周期、抗风波、抗时局的行业特征,对资本的保值增效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对渴望稳定现金流的投资人来说,医疗行业确实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向。
因而,可以预判,无论今天的社会办医有多难,资本仍然会流向明天的社会办医,只不过从过去的“盲目”到现在的“谨慎”。
正是由于新资本、新技术、新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医疗行业自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给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而任何事物都不同的两面,互联网大厂进军医疗行业也有“优劣”。
1.互联网大厂进行医疗行业的“优”
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基本上都是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产品、互联网运营、互联网思维等运用到传统的医疗行业中,改变人们就医的习惯和方式,甚至可以部分替代医生、医院。互联网医疗的最大特征是让过去在线下依靠传统的语言、文字、图像等来交流的信息移到互联网上来,其以光速的传播速度瞬间到达对方,折掉了过去就诊的地理围墙、打破了过去优质医疗资源的壁垒,扩大了医疗服务的半径,从面对面变成线对线、屏对屏。
互联网医疗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繁殖”,可“粘贴”到更多的地区和患者。这样,过去在线下完成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疾病咨询、处方、会诊和部分康复全部可移到线上来完成,节约了时间成本。
互联网医疗较传统医院医疗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互联医疗打破了地理区域,边远艰苦地区的患者可以借助智能终端得到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医院专家的疾病诊治建议和指导,而不用千里迢迢到一线城市去。二是互联网医疗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对某种疾病的诊治方案,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得来自人工智能、医学专家、患友的意见建议,对疾病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三是互联网医疗节约了时间的成本。互联网医疗不用亲自去医疗机构经历挂号、排队、就诊、检查、取药等耗时耗力的环节,可以在“闲暇”中完成就诊,节约了大量的交通成本,可及性和经济性远超传统医院。
2.互联网大厂进入医疗行业的“劣”
互联网只是信息传递反馈的工具,是一个信息处理交换的平台,因而互联网医疗中传递的仍然是虚拟空间的医疗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需要在线下处理时,互联网医疗便需要线下实体行业的协助。如互联网医疗开具的电子处方,需要线下药店、药企以及快递小哥来协助,但如果涉及到检查、检验、操作、手术治疗和器械康复等,则必须需要实体医疗机构来完成。因而,互联网医疗一般不会涉及“重”医疗,或者称之为“严肃”医疗,这是互联网医疗的基本逻辑。
各互联网大厂也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梳理互联网大厂已有或投资的医疗行业类型来看,基本是提供诊疗辅助服务、知识服务、咨询服务、药物服务、第三方检验、病理,医疗器械服务等等。所有这些服务均是核心医疗以外的辅助工作,替代不了也无法完成疾病诊治的全闭环。当然,如果互联网大厂们建立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只是完成了医疗诊治的闭环,但没有改变互联网医疗的属性。
综上分析,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他们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两者之间各自满足健康促进、疾病诊治、健康恢复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
互联网医疗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功能和属性,做传统医疗的补充者和推动者,而传统医疗也要主动拥抱互联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业态。
四、互联网大厂进军医疗行业的未来
医疗行业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同频共振、同步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科学技术、网络流量、管理手段对传统医疗的赋能,确实可以改变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但对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涵,以及互联网医疗或线下所属医疗机构的运营,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把握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1.互联网技术只是医疗科技的一个分支
如果把传统线下医疗比喻成为“平面”医疗,互联网医疗将开辟一个新的“医疗”空间-----虚拟空间,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医疗便构成了一种“3D”模式,医疗就多了一个维度。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加入,医疗服务会拓展为4D、5D医疗。互联网技术就像过去在医疗行业出现过的X射线、核磁共振、基因分析等技术一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并不在互联网技术上,而是在其它技术的发展上,如5G、6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穿戴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等,借助新型技术的发展,可以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高质量服务上。互联网医疗的着力点是跟随患者年龄、知识结构、消费习惯的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新一代、未来一代患者需求的新型诊疗方式。
2.互联网医疗只能满足医疗服务的一个节点
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传统医疗都是为患者服务的,患者需要“医”也要“疗”。医的是生理的疾病,疗的是心理的安慰和社会关系的梳导,两者缺一不可。鉴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与疾病的复杂性,医务人员遵循的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总原则。因而,疾病的诊治并不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心,心理的安慰和同情心、同理心也是疾病诊治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重要的部分是需要线下的面对面的沟通、情绪情感的感知和语言、动作、手势、眼神的交换,线上是不能全部满足的。这就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并不能够代替传统医疗,本身也仅是医疗某一环节、某一部分、某一阶段。未来,患者会依据疾病的类型和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进行信息检索、自己进行预分流,再选择就医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新型分级诊疗模式。双方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服务。
3.互联网医疗将会面临医院运营的一个挑战
互联网大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除了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外,更有创始人及经营团队不断创新的运营思维。借助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未来换今天、先占领市场再获得利润、先占领高地再巩固阵地,这些互联网大厂们的成功之道与医疗行业的“成功”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医疗行业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专家和人才,需要自我革新和仁心仁爱,需要从人员选材、培训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认同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把互联网大厂的“胜法”拷贝到医疗行业中,是难以见效的。
互联网大厂的流量到底能不能转化为线下的医疗服务流量,这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人们在互联网上选购商品、享受信息服务,与疾病就医和健康信息服务是不同的。商品的选购和服务理论上是可逆的,后果可控的。质量有问题可以退换、服务有问题可以要求补偿和再服务,本身具备的弹性很大,一般不会对生命造成隐患,可以相对“随意”选择。但疾病诊疗“后果”一般是不可逆的,往往会造成生命损伤的事实,且需求很强,刚性较小。
加之,疾病诊治本身不能做到付出与收获一一对应,诊疗方案也不能标准化,对诊治结果有一定模糊性和随机成份。
因而,在互联网大厂的消费群体聚成线上流量的底层思维是不能套用到医疗就医选择的,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况且,线上服务的无地域差距、无质量差别、无服务区分与线下医疗服务的地域性、专业性和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又是不同的,决定两者的运营逻辑是不相通的。
互联网大厂涉足医疗行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既是资本的属性,也是技术的特性,更是行业的需求。互联网大厂自身所带的资金和流量恰恰是医疗行业需要的,但互联网大厂的决策者应该知晓,除了能够借助已有的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和形成一定范围内医疗信息传播之外,经营管理某一互联网医疗项目或者企业所属的实体医疗机构,需要树立重头再来、从零开始的思想,切不可冒进和轻敌,否则就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和前路的殡葬人。
因而,互联网大厂涉足医疗行业与其它类型的上市公司、资本大鳄涉足医疗行业一样,并不是掉坑和不掉坑的问题,而是以何种理念认识医疗行业,认识新型业态,以何种思维经营管理互联医疗,以何种方式发展医疗行业的问题。
结合医疗服务的本质,互联网医疗只是医疗这个“大环”中一个环节,将与传统的线下医疗一起组成“大医疗”服务,把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享受到更便捷、更可靠、更高效的优质医疗服务,构建一个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生态。
来源 :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