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的今天,人性化服务的倡导早已深入人心。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也处于一种极度迷茫的状态。这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关注患者的需求,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关心患者往往体现在不经意间,在细微之处。对刚入手术室的患者,带着微笑的问候;进行操作时,关心体贴病人,动作轻柔,对患者的提问耐心倾听并合理解释,对情绪低落的患者适当疏导和鼓励。仔细想来,这一幕幕情景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首先,人文关怀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近日,在市中心医院,一名1岁6个月大的男童被推进手术室,准备做小儿疝气手术。这么幼小的孩子被送进手术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孩子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本来还淡定的男童很快就抽泣起来。这时候,护士长拉着小孩的手不断安抚着他,一边不停轻抚着孩子的头,一边拿着玩具给孩子玩,边和他说话。孩子的注意力渐渐被玩具吸引,忘却了恐惧,与此同时,麻醉师也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上药,小患者很快进入了梦乡。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男童也渐渐醒了过来,而此时,他已经离开手术室,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孩子爸爸看到医护人员给他儿子拍的照片,非常感动:“感谢医生护士们能这么贴心照顾我儿子,让他安然度过了那段恐惧的时光。”在送小患者回病房的途中,从他妈妈口中得知,孩子要做手术,大人们都很焦心,但手术后发现孩子们情绪上都没什么异样,并没有因为做手术而产生恐惧心理。通过这种在玩耍中度过的方式,加上对手术室的恒温调节,给孩子添置加温毯,不让孩子亲眼看到术前操作等,都体现了对孩子的关爱。
其次,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随着手术业务的拓宽,各专业手术量不断增加,手术难度不断加大,手术时间逐渐延长,而手术体位摆放的舒适度直接影响整个手术进程。为推进人文关怀服务,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前几天,手术室举行了一次手术体位摆放舒适性体验活动。活动气氛高涨,让平时在手术室扮演主动者角色的医护人员,充分体验了一回躺在手术台上的感受。结合自身感受,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舒适度,尽可能降低手术体位摆放中的风险及损伤。本次活动分为三个小组,由资深专科护士分别带教一个小组,进行了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的摆放练习。年轻护士通过抽签决定分在哪位带教老师的小组中,并进行了合作演示。体验活动为围术期体位安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在遵循手术体位摆放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患儿安置舒适体位,最大限度地消除手术体位并发症和风险隐患,顺利配合术者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再者,人文关怀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护理人员通过设身处地的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在术后,护理人员也会细心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整体就医体验,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最后,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医疗环境中,医患关系的紧张问题日益突出,而人文关怀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紧张局面。通过真诚的沟通和细致的关怀,护理人员能够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例如,在手术前,护理人员会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他们的担忧。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告知他们每一步的操作,让他们感到安心。在术后,护理人员会持续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护理人员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更传递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多元地推进精细化人文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只有将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医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温暖人心的学科,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作者: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