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2020年6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公立医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有关预算、成本、采购、资产、内控、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推进形成经济管理价值创造,提高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与财务预算的差异有哪些呢?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公立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预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总称。
财务预算以价值指标作为预算内容,要求每一个价值指标的确定是先确定一个基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增减变动的速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对医院全部要素进行预算、并实施全程控制的管理活动。
二、表现不同
①财务预算局限于价值指标和数量指标;全面预算在前者的基础上扩展到非价值指标和定性指标,具有预算的全面性。
②财务预算不以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指标和经济运营指标为基础;全面预算的价值指标一般都以医疗活动形成的业务指标为基础,
③财务预算的主体是财务部门;全面预算的主体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而是扩展到所有相关的部门、相关的层次、相关的人员。
④财务预算仅仅强调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全面预算管理采取了包括执行结果分析考核在内的全程控制方式。
三、内涵不同
①财务预算包括运营收支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现金流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全面预算是以货币或数量形式明确医院预算期间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及实现手段。
②财务预算的执行主体是医院现有的部门和岗位,从财务部门组织现金流入、流出、进行相关成本费用控制的职能进行分析,无法担当预算的管理职责;
全面预算对医院及各个行政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对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配置和控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反映、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以上总结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区别,下面分享一些医院财务预算的缺陷和内容。
医院财务预算知识点补充:
医院财务预算的缺陷
①财务预算难以保证价值指标、医疗业务活动及医院的经济运营状况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
②财务预算中,医院的业务指标没有建立在医疗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和流程的标准化基础上。
③财务预算的业务基础不具备稳定性和确定性,使得预算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④财务预算是按照患者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业务的自然流转过程或环节展开的,没有考虑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
⑤财务预算指标的确定、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都必须有相应的信息体系的支撑,医院的信息体系不能有效地支持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转。
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
①运营收支预算:反映医院医疗服务过程和财务成果,包括医疗收入预算、医疗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
②资本性收支预算:反映医院统一核算范围的技术改造、小型基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购置和对外投资、偿还长期负债等的资金筹措和运用情况。
③现金流量预算:反映医院现金收入、支出、余缺和融资情况,是以现金流量方式对医院运营收支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的综合反映。
④资产负债预算:是实施运营收支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后,医院资产负债情况的预计和综合反映。
总之,预算管理必须要回答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进行预算、谁来管理预算、谁来执行预算,必须对医院的组织进行重新设计,不仅满足医院经济运营的需要,还要满足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