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医院长期欠款问题,官方出手了。
1、加大力度治理集采欠款
4月7日,广西医保局发布《加大力度治理集采欠款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文。文章指出,3月16日,收到企业反映该区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长期拖欠集采品种超声刀货款情况后,自治区医保局迅速组织全区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梳理该项货款欠款情况,及时响应,推动问题快速解决。
截至3月底,22家医疗机构的拖欠款项全部完成清欠,企业回款金额601.27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优化广西营商环境。
据了解,广西医保局在精准摸底和客观分析有关情况后,召开医用耗材集采结算工作专题视频会,各市医保部门按照欠款情况和拖欠时间进行全面细致排查梳理,全区集采超声刀超6个月未回款的医疗机构有22家,金额601.27万元,其中超1年未回款的有10家医疗机构、金额518.02万元。
针对存在问题的定点医疗机构,各市医保部门及时督促其在一周内完成整改。
“自治区医保局这次主动帮忙追款,坚定了我们参与集采的信心和决心。”国药控股广西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耗材配送后“难结款、求结款”是医药企业的苦楚,参与集采降价后,利润空间已大幅压缩,资金回款慢带来的财务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发展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章指出,接下来,广西医保局将畅通问题反馈渠道,继续加大集采欠款治理力度,从严压实属地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有关责任,切实保障参与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企业权益。
2、多地出手,压缩耗材回款周期
耗材回款周期长的问题长期存在。以往,企业面对医疗机构拖欠货款问题时,大多选择硬抗。近年来,随着耗材带量采购的进一步铺开,耗材价格水分被挤出,企业难以承担长回款周期带来的资金压力。
对此,各地也纷纷出台新规,推进耗材回款。
其中,天津、山东、福建、江西、内蒙古、湖南、辽宁、安徽等部分地区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来解决耗材“三角债”问题。
据天津市医保局今年1月披露,按照国家医保局部署要求,天津市自2020年7月起率先实施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工作。截至2023年底,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751家,支付203家医药企业货款共计23.33亿元。
天津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优化完善结算方式,逐步扩大直接结算范围,有力保障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快采快结”。
山东省医保局此前明确,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医药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坚决杜绝拖欠医药企业货款行为。此外,2025年全面推行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
湖南省自去年10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由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工作。
直接结算对于回款问题的解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官方披露数据,山东德州等8市在221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对集采耗材的直接结算。货款结算周期由原来的平均8-12个月缩减至平均30天。
除制度创新外,多地也在通过加强监管来推进还款。
去年4月,广州市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发文明确,自2023年4月10日起,广州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新子系统的统计管理菜单中,新增广州地市医院欠款情况排行榜功能。排行榜将依托医用耗材招采子系统,对全市公立医院欠款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按照排名对外公示,每月通报。
2022年,八届福建省委第一轮第八巡视组对中共海南省人民医院委员会开展了巡视,并反馈了巡视意见。其中包括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其后海南省人民医院也加大了资金统筹力度,完成巡视组提出的中小企业欠款清理。
山东省此前也发布通知,对济南、淄博、济宁等7个市14个县,拖欠药械企业货款超1年的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通报。
多措并举之下,耗材回款的“毛线团”逐步被理清,回款周期长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