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格控制药占比的政策背景下,大型公立综合医院急需扩大医疗服务收入,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具有低药占比高治疗费用的特点,为医院创收提供新的增长点,但康复治疗不同于临床治疗,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具备康复技术的管理体系。而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赢得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机会,直接嫁接公立医院资源,实现病人快速转诊,同时,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康复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复制。
康复医院具有高利润率、易复制的特点。对比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回报快,2~3年便可实现盈利,单位病床投入成本低,利润率高,以上海首家二级康复医院—一康康复为例,2012年4月正式运营,2015年便扭亏为盈,2015年净利润率高达19.8%。且康复医疗多为标准化的治疗手段,易复制扩张。目前,我国个人办康复医院占比达到44%。随着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迈入康复产业。
康复治疗的医保支出占总医保支出比例极低。以广东省为例,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中康复总支出的占比仅为3.3%,医疗资源与康复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阻碍了康复产业的发展。2016年3月22日,人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残联五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新增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比原有9项,支付范围得到成倍扩大,有望改善目前康复治疗医保占比低的状况,带动康复医学市场迅速扩容。
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2012年,卫生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专业的康复医院主要承接综合医院急性后期的病人。按照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对接1-2家康复医院测算,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将达到8000-10000家,对应的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而截止2013年,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为376家,康复医院的总收入仅58亿元。康复市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随着政策催化需求释放,康复医疗产业面临巨大机遇。
风险提示:三级诊疗体系进度低于预期;医保政策低于预期。
1、无处不需的康复医学
在以传染病为主要疾病谱的年代,医疗价值最终表现为疾病的治愈,而如今大多数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环境、心理、行为、遗传、衰老等有关,其病因并非可以轻易去除,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也并非可以彻底逆转,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神经疾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骨关节疾病(慢性肌肉和骨关节损伤、脊柱病等)等均无真正的治愈可言。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强调的是通过改善、代偿、替代的手段,减轻和消除人的功能障碍,其诞生的土壤便是临床医学的局限性。康复医学是对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扩充和延续,康复的早期介入有助于减轻和预防功能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几乎没有临床科室不需要早期的康复医疗。
2、国内康复医学的现状
康复医师/治疗师的稀缺是制约康复医学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技术,可以说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康复医师共585人,康复医师占总人口比例为25.41/100万人口;上海市康复治疗师共754人,康复治疗师占总人口比例为32.75/100万人口。按照卫生部2010年制订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标准,目前上海康复人员缺口:康复医师488人,康复治疗师1391人。高质量的康复医师/治疗师的稀缺是阻碍康复医学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3、托管+投资,轻资产拓展市场
康复医院易以托管或者合作投资方式开展。在严格控制药占比的政策背景下,大型公立综合医院急需扩大医疗服务收入,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具有低药占比高治疗费用的特点,为医院创收提供新的增长点,但康复治疗不同于临床治疗,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具备康复技术的管理体系。而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赢得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机会,直接嫁接公立医院资源,实现病人快速转诊,同时,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康复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复制。
2012年,卫生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专业的康复医院主要承接综合医院急性后期的病人。截止2013年,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为376家,康复医院的总收入58亿元。按照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对接1-2家康复医院测算,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将达到8000-10000家,对应的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