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随着医改的深入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成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营效率和长期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公立医院管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
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根据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对收入与支出进行全面预测、规划、控制和评价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预算管理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管理要求的提高,大部分公立医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框架,明确了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的流程,增强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2、信息化水平提升:多数公立医院已采用预算管理软件或ERP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的信息化,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绩效导向明显:随着医院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预算管理越来越注重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动医院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使用。
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能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内部需求分析,预算编制过于粗放,未能准确反映医院的实际运营需求和成本变动趋势。同时,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临床科室等执行部门参与度不高,导致预算与实际脱节。
2、预算执行刚性不足
预算执行过程中,变动调整频繁,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不够。一方面,预算外支出时有发生,预算执行随意性大;另一方面,预算调整机制不健全,对突发情况的应对缺乏灵活性,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3、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成本控制方面,很多公立医院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难以准确计量医疗服务成本,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的科学性。此外,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难以有效激励员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4、信息化建设滞后
虽然多数公立医院已引入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功能单一、数据整合能力弱,未能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导致预算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预算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不足。
5、决算审计与反馈机制缺失
部分公立医院缺乏有效的决算审计和反馈机制,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对比分析不足,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和经验教训的提炼不够,难以通过反馈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公立医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加强市场调研和内部需求分析,引入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增强预算编制的参与性,确保各科室和部门的合理需求得到体现。
2、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减少预算外支出,明确预算调整的程序和标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增强预算灵活性,对突发事件设立专项预算调整机制。
3、完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为定价和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设置合理的绩效指标,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
4、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建设和数据整合能力,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5、建立健全决算审计与反馈机制:完善决算审计流程,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预算执行反馈机制,将决算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形成预算管理的闭环。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表明,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管理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力,完善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效能和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